“网络技术挑战赛”为“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竞赛模块之一,旨在适应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服务于网络强国建设,促进学生在网络技术与发明、设计与开发、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相关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变革,促进创新教育范畴的产教融合、产学协同育人,促进学生科创成果的产业转化与创业孵化,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产教融合。现将参赛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竞赛面向各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以不少于2名、不多于6名学生组成的团队为参赛单位;团队所有成员在报名时按对参赛作品的贡献度自行排序;一位学生不能同时担任某赛项两个参赛团队的队长。鼓励跨专业、跨学科与跨高校组建团队,鼓励境外高校组队参赛。每支团队可有1至2名指导教师,允许有一名指导教师来自企业。每校报名限额根据不同赛项设置。
参赛资格以学生报名时所具有的在校学籍为准, 已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参赛资格。竞赛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组别,以所有成员中的最高学历作为参赛团队分组的依据。学生所在高校负责学生参赛资格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候选奖项的团队须提供所在学校开具的学籍证明材料。
二、参赛办法
1.大赛报名
大赛实行开放式报名,在大赛官网(http://net.c4best.cn/)上进行注册与报名,经组委会审定是否获得后续参赛资格。报名系统已经开放,报名方式详见附件《附件五2025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报名操作手册》。
2.竞赛内容与形式
竞赛分为创意(A)、攻关(B)两大系列。
创意(A)系列包含三个赛项,除不限领域与主题的普通 A 赛项外,“A-ST”赛项专为“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单独设置(详见附件1“A-ST 赛项指南”),“A-ICV”赛项专为“车联网与交通智能网联”单独设置(详见附件2“A-ICV 赛项指南”);创意(A)系列参赛作品的主题、实现技术或平台均由参赛团队自行确定。
攻关(B)系列包括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参与规划的两个赛项,分别为未来网络的“可编程智能网络创新攻关”(详见附件3“B-EP1赛项指南”)、用友的“工业互联网数智应用创新”(详见附件4“BEP2赛项指南”)。攻关(B)系列参赛团队自主选择赛项,并根据对应的赛项指南进行作品的选题与实现。
竞赛分为三个阶段:资格赛、选拔赛与挑战赛。具体详见赛事参赛通知《附件六网络技术挑战赛通知》。
3.竞赛奖项设置
AB系列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另设“英才计划”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大赛10年纪念”奖、“赛区杰出组织”奖。具体详见赛事参赛通知《附件六网络技术挑战赛通知》。
三、大赛时间安排
竞赛报名2025年2月25日启动,2025年4月6日截止。竞赛各阶段的时间安排见表1。如遇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可抗拒力,组委会可能会就相关时间安排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有调整,将通过大赛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前通知。
表1 各阶段主要时间节点安排

四、参赛方式
按不同竞赛阶段的要求,以相应的形式申报作品成果;作品最终为可用的网络系统、实物或软件,并在选题领域或主题、设计思想或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开拓或创新。
五、其它事项
1.报名参加资格赛不收取报名费用,也无需支出交通及食宿费;入选并参加选拔赛的每项作品收取报名费500元,但无需支出交通及食宿费;挑战赛不收取报名费用,参加挑战赛现场比赛的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
2.关于大赛详细内容及进展情况,都将在大赛官方网站(http://net.c4best.cn/)上实时发布,请及时关注。
3.请队长按照要求实名申请入QQ群:921774187,同时关注大赛微信公众号(C4网络技术挑战赛)。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
田皓宇15628995505,QQ:1348121535